一次成功创业的经历已经足够让一个人懂得商海沉浮,何况两次。在耐磨堆焊领域,没有人能比张昆谋更能体会这句话的涵义。
这位来自台湾的老板,将耐磨堆焊修复技术第一次从日本带入台湾,第二次带入祖国大陆时,也把一种全新的水泥企业降低维修成本的理念引了进来。当若干年后的今天,张昆谋再对笔者谈起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是一种经历了两次成功创业,站在行业顶峰的姿态了。
(一)
张昆谋的祖籍是福建省,自清朝中叶其祖上迁往台湾,到张昆谋时已经是第五代了。少时的张昆谋不甘“鞋都穿不起”的苦日子,努力进入化学专业学习。毕业后,开始从事发泡塑胶行业的研究。
1970年,27岁的张昆谋拥有了自己第一间公司,全面从事发泡塑胶的制造和销售。在这期间,他抓住了当时台湾经济腾飞的时机,迅速发展壮大,也给自己进入耐磨堆焊领域积累了一定的资本。
张昆谋真正接触到耐磨堆焊领域,已经到了19年后。1989年,他旗下的贸易公司——台湾上庆公司和国际焊接技术知名企业——日本KURIMOTO公司联合组建了台湾上庆栗本企业,利用日本KURIMOTO公司的“自保护明弧焊”技术,专业从事耐磨堆焊修复。
后来的事情也就为业内人士所共知了,上庆栗本通过这项国际先进的堆焊修复技术和理念,一举占领了整个台湾市场。
而正当人们都在羡慕张昆谋的堆焊修复可以占有如此之大的市场份额时,他在耐磨堆焊修复行业的第一次创业,却 “完美”的以市场饱和而告终。原来,台湾受地域限制,市场范围极其狭窄,即使占领了整个台湾市场,每年的堆焊修复量也是屈指可数。
接下来该怎么办?张昆谋敏锐地想到了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祖国大陆市场。这时,大陆的各行各业正迅速蓬勃地发展着,尤其是水泥行业,产量当时已占到全世界产量的近一半之多。
巨大的前景吸引着张昆谋的注意力。从1993年到1998年,张昆谋和他的公司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缜密考察,最终认为大陆地区的市场大有可为。于是张开始了他在大陆的第二次创业之旅,并先后成功地于1998年和2001年分别在上海和江苏昆山成立了上庆耐磨材料(上海)有限公司和昆山惠丰耐磨工业有限公司,专业从事耐磨材料销售和硬面修补业务。
(二)
当进入大陆市场后,张昆谋发现,尽管大陆水泥行业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然而针对水泥行业立磨、辊压机等设备的耐磨堆焊修复市场,还属于一片空白。耐磨堆焊修复到底能够给企业节省多大的成本,水泥企业也知之甚少。他成为了这个朝阳产业在整个中国水泥行业的“拓荒者”。
于是,张昆谋则理所应当地成为耐磨堆焊领域的中国第一人,同时也肩负着对水泥企业推广这项新技术的巨大责任。
对于张昆谋来说,早期的推销很辛苦,因为水泥企业都不敢去尝试,不认可新的事物。张昆谋想办法向水泥企业演讲,跟企业去沟通、介绍。“像海螺公司等,我不知道走了多少次,华新冀东也是一样。没有办法,只有针对几个大客户一家家去游说,让我焊补”,张昆谋说。而最终,张昆谋的努力也没有被辜负,“最后总算有个成效。”
来源:水泥商情网